怎样让冷链物流“热”起来?
近年来,我国的冷链市场发展迅速,年增长率在8%以上,冷链物流的发展前景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虽然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巨大,但我国冷库资源和冷藏运输资源相对紧缺,国内冷藏保温车数量有限,冷藏运输率仅为15%-20%,冷链物流的供给小于需求,导致冷链物流市场“热”不起来。
针对冷链物流市场的现状,记者采访了长沙物资学院物流系主任邬跃教授。邬教授认为,尽管冷链物流市场在我国前景广阔,但从目前国内整个物流市场的发展来看,冷链物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提出了冷链物流的概念,并开始这方面课题的研究。但是,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水平的差异以及我国整个物流行业的结构特点等因素,造成冷链物流一直很“冷”。
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受到几个方面的制约,其中,消费习惯是原因之一。比如在长沙我们可以接受冷冻的鱼,但在广东则一定要吃鲜活的鱼。过去我们常常归结为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差异,但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时也是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流通形式的不同。国外食品一般是从生产企业进入流通企业,或称为零售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然后再到消费者的手中,但我国走的是交易市场的路子。2003年,我国的销售总额大约是4万亿元人民币,而其中通过交易市场的发生额就已经近4万亿人民币,扣除在统计过程中计算重叠的部分不难看出,我们的销售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交易市场来进行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如果都要依靠冷链来运作的话,就需要很多的冷藏冷冻设施。如果交易市场不具备这些设施,就相当于将冷链的“链条”拦腰切断。这个道理就像是渔夫将海里的鱼打捞上来后,为了保鲜就立即冷藏,但他发现在后续的运输过程中却无法继续冷藏,使其冷藏的投入化为乌有。
另外,包括储存、运输甚至商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技术控制,例如条码技术以及今后我们会用到的RFID技术,都是冷链物流系统中的一部分。冷链物流就像整个物流业一样,它牵涉的部门比较多,包括生产、流通到最终消费,所以单靠一个部门是不可能把整个过程控制住的,这样就必然会给我们的研究和应用过程带来一定的阻力。所以,我们一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对冷链物流其中一个环节或单个技术的了解往往要比对整个冷链物流的了解更全面、列透彻。由于冷链物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牵涉的部门太多,势必会给冷链物流工作的推进造成很多困扰,甚至会导致工作无法再继续推进下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近年来冷链物流在国内的发展境况。
除此之外,在对我国目前物流市场的观察后也不难看出,从事物流行业的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大范围出现,无法达到冷链物流运作的规模效应,这也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热”不起来的原因。
冷链物流技术在国外发展的比较成熟,这是因为冷链技术的产生是跟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和人民大众的消费习惯紧密相连的。在我国,由于商品流通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交易市场来进行的,所以才能为目前国内存在的大量小物流企业提供了生存的沃土。在流通的过程中,对市场设施的要求如果都要达到冷链物流的水平,那么市场的成本造价就会非常高,但我国目前整体的消费水平根本就不可能像水产品那样全部达到需要冷链运输的水准,所以包括水果之内的其他食品、农副产品还是只能通过一般的交易市场来流通。反过来说,如果一般的交易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数量的冷藏和冷冻设施,那它又会要求所有的运输方式都要跟上步伐。这是一个环环相扣,要求整体进步的链条。但从目前我国的消费水平、产业结构和消费特点来看,目前还不足以支撑这条链条,这就要求我们要发展具有自身特点的冷链物流。
在交易频繁的郑州,以及冷链物流做得比较突出的上海和山东,有些批发市场为了能达到或接近于冷链物流的水平,在仓库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已经建有不少大型的冷藏冷冻仓库,但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市场是无法达到这种水平的。日本的农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冷藏系统在火车或是集装箱中提供电源供电,把冷藏设备直接拉到火车上插上电源进行保鲜和冷藏,到集装厂地面上也是通过地面电源供电以保证冷藏设备的继续使用,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使货物达到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低温状态。目前,我国在运输过程中,大多数还是使用卡车,这样运输成本会比使用冷藏车要低很多。另外,农民还有自创的一些土办法,将一些冰块先放入到泡沫塑料箱中,然后在冲块上放入草莓之类的水果,以这种方式达到保温箱的效果。这种方式是很不环保的,但也是我们在长沙的一些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中经常看到的一种方式。实际上,这也可以称为是冷链物流,这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冷链物流。从这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冷链物流目前在我国的发展不平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的国情。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来发展冷链物流,因为我们的物流公司目前普遍处于利润低、规模小的境地,还没有能力直接购置冷藏车或购置其他冷链级的设施,只能用一些土办法来完成流通过程的要求。
与国外先进的冷链技术相比,我们的冷链物流除了技术本身的差距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流通环节的问题。正是由于我国在流通过程当中走易市场的路子,而不是像国外那样由批商来运作,就造成了我们在引进一些技术的过程当中也会出现不同,这并不仅仅是针对冷链物流,整个物流业都是如此。比如,我们从上海拉货到郑州,在将货物送达之后当然不会是空车返回,因为这样的话就造成成本的上浮,所以我们一般会采取在郑州的市场外等货顺道拉回上海,这其实就是国内目前的流通物流模式的写照。这样的形式本身就决定了我国物流企业的规模大不了。另外,我们采用的流通方式有别于国外,这也会反映到我们的冷链上,导致我们因为成本过高而无法大规模和大范围地使用冷藏、冷冻设施,从而催生了泡沫包装箱加冰块的运输方式。
从冷链物流本身来说,这是一种先进技术的物流形式,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冷链物流在我国肯定是会发展起来的,但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我认为,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链”的建设上来,尽量把链条做到最长、最完整,加固其上下游客户的联系。也就是说中间商应该争取和更多的上游企业联合,而在下游要和更多的超市和市场加大联系,将原本简简单单的一段链条无限延伸,这样才有可能带动其下游客户的发展。另外,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冷链物流相对来说技术含量比较高,对规模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中小物流企业盲目进入这个领域并不是明智之举。冷藏车成本很高,但仅有冷藏车也没有意义,冷链物流从供应链的层面出发,更多注重的是一条完整的链条和与上下游企业的紧密联系。换句话说就是落脚点要放在“链”上。中小企业进入这个领域的门槛很高,建议通过兼并和合作的方式来降低风险、平分成本,共同构筑链条或通过整合和重组的方式来形成自己的“冷链”。